第449章 震慑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
山顶小说网 >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> 第449章 震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49章 震慑

  洛口仓,位于巩县境内,地处丘陵,形势险要,土层坚硬、干燥,又有水路运输之便。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当时的首都东都洛阳,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当时的西京长安,顺水而下可达山东至海口,从曹魏时期就开始修建的重要屯粮仓所,作为国家级别的粮食战略储备,最盛时有数千万石粮食。

  如此重要的地方,其守备也非常完善,有完整的仓城和大批的军械。

  各路援军全都集结在巩县县城和洛口仓之间,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方便就食。

  最早一批的援军其实早就到了,兖州刺史李玄道率三千兵马早在十余日之前就赶到了洛阳地区,但李元徽却命令所有援军在巩县集结,等后续援军到达再统一行动。

  随后,北豫州刺史卢象率军赶至。而距离更近一些的援军刘元庆部却走的非常慢,直到远在青州的慕容三藏部,和镇守徐州的陈瑱率军星夜兼程赶到荥阳地区了,刘元庆才加快了行军速度,跟两人合兵一处,一同通过虎牢关,行至巩县。

  而距离最远,几乎是从淮河边上一路赶来的郭风和则是走颍川北上洛阳的道路,经过伊阙从洛南支援过来,全员步兵的行军速度比起之前在白马左威卫刘元庆部还要快上一些。

  通过这个行军速度,就可以体现很多问题。但李元徽也知道,这个时候就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。

  但他还是在众将前往金墉城拜见的时候,笑着说了句:“元庆最近,何故来迟耶?”

  此时,金镛县衙的大堂上,李元徽穿着一身上面还有血迹的甲胄,须发也有些凌乱,坐在主位上笑咪咪的问着刘元庆。

  刘元庆身高八尺有余,体态雄浑,膂力过人,骁勇善战,战阵之上从来都是先登陷阵。是有名的猛将,但此刻面对比他身形消瘦许多的,还面带笑意的李元徽,却心下十分惶恐。

  当堂就跪下磕头道:“回禀大王,末将.末将”

  一时间,面对敌军千军万马也生不出半分惧色的刘元庆,却被面带笑意的李元徽震慑的语焉不详。

  李元徽见状,则是从座位上起来,给刘元庆搀扶起来,然后拍着他的肩膀道:“元庆何至于此?孤知道元庆历来忠勇,不过是担心北虏从白马渡河进入兖州罢了,方才不过是戏言尔,不必挂怀此战,孤还要倚重元庆之勇烈.”

  刘元庆当即抱拳躬身道:“多谢大王体谅,此战定然奋勇争先”

  “哈哈哈,好,孤就等着庆功宴上与元庆痛饮,且去入座”

  堂上众人看着刘元庆这个虎背熊腰的大汉,此刻额头的汗水都出来了。再看脸上一直带着笑意的李元徽,心下不由得庆幸自己没有在路上耽搁。齐王这几句话真是戏言?

  坐回位置上的刘元庆此刻已经是汗流浃背了,甚至都有些不敢抬头。在战前,距离最近的援军就是身在白马的左威卫将军刘元庆部,十個折冲府,约万余人。此外白马还有归他节制的赵大旧部六千人。

  但刘元庆却在战前一开始存了些心思,他想着洛阳累如危卵,就算是齐王殿下也未必能守住,所以存了些保存实力,待价而沽的想法。

  而随着大战开启,李元徽先是率军击败了燕军,并且唐军还阵斩北燕十二军都督,开府仪同三司右领军将军娄代文。

  随后又在金镛城阻击敌军二十日,燕军死伤逾万,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,反倒是外围的唐军骑队屡次突袭,还攻入了燕军的大营,烧毁了数百帐篷和不少军资。

  这种情况下,刘元庆也不敢耽搁了,只能留下数千人守白马,随后又带着归他节制的冀州刺史赵大旧部和本部的兵马跟陈瑱、慕容三藏一道来赶来巩县。

  而刘元庆这点小心思,自然也是显露无疑的。看着陈瑱和慕容三藏的队伍来的如此快,心中就更是有些惶恐了。

  李元徽这个人是宽厚不假,对待旧部和归附的人,都非常厚道,有功必赏。

  但同样,有过必罚。

  你不能指望一个敢亲自上阵与敌军短兵相接,拔刀砍人的将帅是个心慈手软的家伙,即便他脸上带着笑。

  主位左右两边,站着的六护军就跟庙里佛爷身边的护法金刚一样。

  怒目圆睁,面容肃穆庄严。

  回到主位上李元徽也收起了笑意,看着众人朗声道:“诸位远道而来,一路行军辛苦了,但眼下却不是放松的时候.”

  “如今燕军虽然退兵了,但是仍旧在邙山河桥之间驻屯,比之我军仍然占据优势.”

  敲打了一番刘元庆,当即开始讨论战场形势和接下来的部署。

  虽然唐军援军赶到,燕军也退兵河桥,但其实眼下的兵力对比上,仍旧是燕军占据优势。

  援军方面,兖州刺史李玄道、南豫州刺史郭风和、北豫州刺史卢象所领的队伍都是州郡兵,加起来不过万余人左右,战力堪忧,这些人李元徽打算让他们加强洛阳一带的各个关卡的防御。

  慕容三藏所部六千余人,陈瑱所部九千余,刘元庆所部六千余,赵大旧部六千余。

  这些军力合计近三万人,加上原本洛阳战区的队伍,还能动用的机动兵力万人左右。

  也就是能够出动的兵力为四万人。

  而燕军经过大战损耗,现在兵力也就是六万左右。

  攻城的损失极大,加上娄代文身死军败,实际上燕军的士气现在已经下降了,远不如李元徽亲自带队的唐军坚韧。

  这时候其实按照战场形势来说,燕军就已经可以退兵了,但现在就好像架在这个地方,在中军大帐军议的时候,包括左右都督之内,没一个人张罗着退兵。

  统摄诸军的左右都督东方狄和杨侃,东方狄作为领军大督,自然是没有脸面首先倡议退兵的。

  杨侃作为后期归附的,更不会触这个霉头,整个邙山之战期间,杨侃的表现相当的中规中矩,除了亲自带兵截击阻拦唐军骑队之外,几乎没做什么事。指挥攻城也是东方狄在做。

  至于其他一众将领,也都没有一个人提及退兵,这就导致了虽然士卒不想打了,但将领们都认为这么撤了颜面上过不去,咱们可是挟大胜之威来的,就打成这个鸟样?

  这就走了?怎么回去见汉王刘太尉?

  这样一来,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似乎是在所难免了。

  而唐军这边,李元徽在估算过双方军力之后,更是非常坚决的出兵。

  刘玄机不在,我还打不过你们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anding8.com。山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anding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